借用「問世間情是何物,直叫人生死相許」一話套用到金錢上或許更實際:「問世間錢是何物,直叫人生死相許」。這世間為愛情而死的人其實並不多,大家耳熟能詳的有東方的梁山伯與祝英台、西方的羅密歐與茱麗葉,但是為錢而死的人卻是多到如過江之鯽,數不勝數。所以金錢到底有甚麼價值,值得那麼多人如飛蛾撲火般地去擁抱它、至死方休。
金錢只是工具
講到價值,那我們就先把「價值」搞清楚。
柏拉圖在《理想國》一書中將價值分為三種:第一種是工具價值,它是指事物或行為是用來幫助實現其他目的,其本身並沒有價值,也沒有好壞之分,端看如何使用它,譬如剪刀、手機和工程師。
第二種是內在價值,它是指事物或行為不是用來幫助實現其他目的,其本身就具有價值。譬如真善美、幸福和誠實。
第三種則是兼具工具與內在價值,這些東西不但本身就是值得追求的東西,而且它們也能用來達成其他目的。譬如教育、健康和友誼。
那金錢呢?金錢是只有工具價值而沒有內在價值,金錢只是工具,只是用來幫助我們實現其他目的的工具。所以我們不能說為了賺錢而賺錢、為擁有更多金錢而去擁有金錢。
金錢是幫助我們實現想要完成的事情的工具
如果金錢只是工具,那是甚麼樣的工具呢?金錢是用來滿足慾望的工具。這樣的說法似乎又有點偏激,因為慾望是比較負面的字眼。“慾望”常常是用來形容比較偏向肉體和物質的事物,當我們談到比較偏向心靈和非物質的事物時,會用“渴望”來表達內心的狀態。所以如果要包括肉體、心靈、物質、非物質時,或許用“期望”這個中性字眼更合適。以上這些期望都還是關乎個人小我的事物,如果將其擴大到超越個人範疇,而是事關到全人類、甚至超越人類,進入到跨物種以及整個地球這樣的大我時,我們則會用“夢想”一詞來形容它。所以從慾望到期望到夢想,談的都是想要完成的事情,只是格局大小不同罷了。因此,對人而言,重要的不是金錢,而是哪些是我這一生想要去完成的事情,金錢只是幫助實現想要完成的事情的工具。
這一生想要完成的事情
你這一生有哪些想要完成的事情呢?當這些想要完成的事情都完成時,你會有甚麼樣的感覺?你會說「那美好的仗我已經打過了,當跑的路我已經跑盡了,所信的道我已經守住了。」還是覺得一切都是勞苦愁煩,轉眼成空?亞歷山大大帝,這位一手建立了橫跨歐亞非三洲大帝國的君王,不到三十三歲就辭世了,關於他死後安葬一事,有一則傳言這麼說:亞歷山大死前囑咐大臣,在他葬禮時,他的棺材要挖兩個孔,讓他的雙手放在棺材外面。其目的是要讓世人知道,即使是曾經擁有讓世人稱羨的榮華富貴、身分地位,在離世的時候仍然是兩手空空而去。的確,我們沒有帶甚麼到世上來,也不能帶甚麼走。所謂金錢、名聲、地位都是生不帶來,死不帶去的東西。
有意義、有價值的豐盛人生
如果我們能有此認知,那人的一生到底該為什麼東西努力呢?做了甚麼事情會讓人覺得這一生沒有白活,是擁有了有意義、有價值的豐盛人生呢?《左傳》中有講到三不朽,即立德、立功、立言,這是中國人所要追求有永恆價值的事情,但對我們凡夫俗子而言,可能一輩子都沒機會因達到這三項而被人記念並成為不朽,這不表示我們沒有好的品德、好的功績或好的言論,而是當達到這三項,還得被記錄下來並被眾人週知,在芸芸眾生、茫茫人海中,這可不是件容易的事。那有沒有可能存在某些事情,任何人都有可能做到,當他做到時,不見得被人看到、被人記念,卻仍然具有永恆價值,值得一生為此而努力的呢?